生化试剂临床意义
项目 | 临床意义 |
肝功 |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反应肝实质损害(各种肝炎、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
碱性磷酸酶(ALP) | 肝胆疾病(胆道梗阻、肝细胞损伤等)、骨骼损伤 |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γ-GT) | 肝癌、阻塞性黄疸、酒精肝、胰腺疾病等 |
胆碱酯酶(CHE) | 急性肝炎,有机磷中毒,脂肪肝 |
腺苷脱氨酶(ADA) | 有助于探测急性肝炎的残留病变和肝病进展,较ALT、GGT等更能反映急性肝损伤 |
α-L-岩藻糖苷酶(AFU) | 原发性肝癌的高灵敏度指标 |
5'-核苷酸酶 (5’-NT) | 肝癌的高灵敏度指标、协助ALP鉴别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 |
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 | 肝癌诊断的辅助指标。5’-NT+AFU+LAP联合检测提高了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
单胺氧化酶(MAO) | 肝硬化早期诊断指标。ADA+TBA+MAO联合检测提高肝硬化阳性检出率 |
白蛋白(Alb) | 营养不良、肝功能受损、骨髓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
总蛋白(TP) | |
前白蛋白(PA) | 肝功能损害越严重,PA越低,PA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 |
总胆红素(TBil) | 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TBil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TBil+DBil联合检测,有助于黄疸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TBil↑;肝细胞性黄疸TBil↑DBil↑;阻塞性黄疸DBil↑ |
直接胆红素(DBil) | |
总胆汁酸(TBA) | 急性肝炎呈显著增高,当慢性活动性肝炎复发时,血清TBA增高早于常规肝脏酶学异常之前 |
氨(AMM) | 肝性脑病的重要实验诊断及监测指标 |
甘胆酸(CG) | 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ICP)的首选指标 |
肾功 | |
肌酐(Crea) | 血肌酐浓度的变化反映肾小球滤过能力 |
尿酸(UA) | 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尿酸可明显增高,较UREA、Crea出现早血液UA、尿液UA同时升高,提示高尿酸血症 |
尿素(UREA) | 在肾损伤中后期升高,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诊断有特殊价值,并可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
胱抑素C (Cys C) | 血清Cys C测肾小球,尿Cys C肾小管重吸收分解功能受损 |
尿微量白蛋白 (mAlb) | 尿mALB是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测定,能够可靠的反映24小时尿蛋白量 |
β2-微球蛋白 (β2-MG) | 血β2-MG反映肾小球受损情况,尿β2-MG反映肾小管受损情况 |
脑脊液/尿液总蛋白 (CSF/UTP) | 尿总蛋白含量升高常见于肾小球渗透性过高;脑脊液蛋白升高常见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或鞘内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增加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 急性肾损伤肾小管损伤早期标志物 |
α1-微球蛋白 (α1-MG) | 血α1-MG反映肾小球受损情况,尿β2-MG反映肾小管受损情况,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
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 尿RBP评估肾小管损伤程度,评估CKD中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 |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 肾小管损伤,可见尿NAG升高,辅助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
血脂 |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HDL-C 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增高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 | 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子,且比普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致病性更强 |
总胆固醇 (TC) |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甘油三酯(TG) | 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载脂蛋白AⅠ (ApoAⅠ) | 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抵抗与治疗作用,偏低,冠心病、脑血管病危险性增加 |
载脂蛋白B (ApoB) | 高Apo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
载脂蛋白E(ApoE) | APOE水平增高时可形成脂类高脂血症,促使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成 |
脂蛋白(a)(LP(a)) | 高水平 Lp(a)是动脉粥样硬化(AS)、动脉狭窄和脑卒中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
同型半胱氨酸 (Hcy) | 心脑血管疾病的强力危险因素 |
糖代谢 | |
葡萄糖 (GLU) | 反映的都是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
糖化白蛋白 (GA) | 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 |
果糖胺 (FMN) | 反应2-3周平均血糖水平,可弥补HbA1C不能反映较短时期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 |
乳酸(LAC) | 体克、心力衰竭、血液病和肺功能不全时出现组织严重缺氧,促使乳酸水平升高 |
心脏 | |
肌酸激酶 (CK) | 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能测定心肌再梗死 |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 CK-MB活力升高是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确定有无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灵敏性和特异性高于CK |
乳酸脱氢酶 (LDH) |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等 |
α-羟基丁酸脱氢酶 (α-HBDH) | 心肌梗死,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肾梗死、心肌损伤、心肌病等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 蛋白 (H-FABP) | 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 |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 (LDH1) | 急性心肌梗塞(AMI)标志物,半衰期长,对于入院较晚的病人的诊断与监测有意义 |
特殊蛋白 | |
免疫球蛋白G (IgG) | Ig升高,见于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等。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可按其所产生Ig不同而有G型(IgG增多)、A型(IgA增高)、D型、E型(后两型极少见)等。见于感染如慢性化脓性感染、肺结核、肝脓肿、血吸虫病、瘤型麻风等,可见IgG升高。见于恶性肿瘤,如消化道癌、呼吸道癌、泌尿生殖系癌,绝大多数患者均见IgA增多。喉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IgM亦见升高。 |
免疫球蛋白A (IgA) | |
免疫球蛋白M (IgM) | |
补体C4 (C4) | C3 、C4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故在急性炎症、全身性感染、风湿热急性期、恶性肿瘤和妊娠等时含量均可升高。C3 、C4含量降低:见于补体合成能力下降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补体消耗或丢失过多疾病,如活动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神经血管瘤时,C3 一般正常,而C4 常下降。 |
补体C3 (C3) | |
类风湿因子 (RF) | 检测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 是风湿热的检查指标,在其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C-反应蛋白 (CRP) | 当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是CRP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 |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 在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塞、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时增高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anti-CCP) |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分类诊断标准之一 |
凝血 | |
D-二聚体 (D-Dimer) |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 |
离子及其他 | |
钙 (Ca) | 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 |
镁 (Mg) | 血清镁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内分泌疾病等;降低可见于: 镁由消化道丢失,镁由尿路丢失等 |
无机磷 (IP) | 可反映甲状旁腺功能以及肾功能 |
二氧化碳 (CO2) | 增高: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
α-淀粉酶 (AMY) | 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
唾液酸 (SA) | 恶性肿瘤的诊断辅助性指标 |
胃蛋白酶原I/II (PGⅠ/Ⅱ) | 胃癌筛选与普查的判定指标 |